位置 :  主页 > 新闻动态 >
咨询:4000-288-501

也谈资历查核(Reference Check)

 

前几天看到某媒体刊登了一篇谈资历查核的文章,激发了我写这篇文章的动力。

 

为什么要做资历查核?先说个故事。某A公司花了很大的力气找来一位M先生面谈,这人有一个漂亮的履历(perfect resume),名校毕业,工作资历很优,曾经在S公司(T集团下的子公司)担任要职,面谈时的表现也很棒,每个面试官都对他印象深刻,但是总觉得有甚么地方怪怪的,某些地方总是交代得不够清楚。

 

但是基于人才难寻,又担心被其他公司抢走,于是A公司很快的就发出offer letter,并邀请M担任主管职务。在M到职几天之后,总经理遇到某位朋友J先生,谈话中发现和新主管都来自同一家公司,趁机就自我吹捧了一番。由于同时期都在那家公司工作,而且在短时间内先后加入,算是“同梯”的,还担任过要职,应该要认得的,但J先生怎么就想不起这号人物。

 

由于J的老长官还在S公司服务,于是向老长官打听这位M先生。没想到连老长官也不认识这位M,于是请人资部查一查,人资部查询后回报,系统里根本没有这位M先生,也没有类似背景或称呼的人加入。于是J委婉的告诉总经理,可能M改过名字,所以不认识也找不到这号人物。

 

总经理发觉不对劲,就要求人资部打电话到M过去曾工作过的公司一一查证,才发现履历上所写的资历不是捏造、就是时间不对。总经理当场打电话,要求M到办公室说明查证结果与履历不符的原因。M自知东窗事发,于是收拾物品,就悄悄的溜了。

 

故事说完!这是真实的事件,我改了一些,再加上其他公司发生的案例综合一下。听起来很戏剧,但真实世界中的确都在发生。倘若在M报到前就做了资历查核,这个故事就不会发生,但也因为这个案例,让A公司在面谈时更仔细的去做查核。

 

资历查核(Reference Check),也有人叫他背景调查或徵信调查,不过我习惯叫他"资历查核"。这是进入到招募程序后期,企业对候选人(Candidates/Applicants)所进行的程序,大多是针对极有机会入选的候选人所进行的查证。

 

资历查核的目的是透过这样的查证,确认他在履历表中及面谈时所描述的事、所说的话是否真实,同时确认他是否曾在那家公司工作过。但有许多的企业,大多只做到向人资部查证是否曾有这位员工,以及年资、职称是否正确。

 

若仅做到这些,其实作用不大,甚至有些公司是在人员报到之后才进行查证。这时候做查证的意义更小;不过在这时候发现人选有问题,至少还可以在短时间内把人处理掉,不要等道出问题了再来检讨,就来不及了。但若能在人员报到前就进行资历查核,则根本就没有处理的问题。

 

接下来分几个面向来谈资历查核:

1.哪些职位需要查核

一般来说,会根据职位的重要性来做区分,越重要或职位越高的越需要做查核,甚至要求一个以上的资历查核。例如:财会人员、研发人员、中高阶主管就有必要,但对作业员做资历查核意义就不甚大。我过去的公司是所有财会人员都需要有一个资历查核,而高阶主管(协理、副总)则被要求三个资历查核,这部分要根据公司的需求来调整。

 

2.资历查核的时间

这要分二个方向来谈,一是要在甚么时候查核候选人,另一个是何时打电话给徵询对象。先说甚么时间来查核?既然要做资历查核,就应该在新人报到前完成这个程序,才可以避免前面所说的问题。

 

其次,什么时间去徵询比较适合?由于徵询的对象多为主管,上班时间不是在开会,即使可以谈话,往往也是经常被打断。根据个人经验,上班前30分钟会是比较适当的时间;通常是对方已经到公司,而正準备开始一天的工作,可以教不受干扰的慢慢谈。至少还可以和他约比较适当的时间,也可以让他有时间整理一下思绪。

 

3.应该向谁徵询

常被徵询的对象:

?  过去的主管、同事

?  现任的主管、同事

?  人资部

?  合作厂商

?  老师

 

在面谈时,我们会告知候选人,我们将会进行资历查核,请他提供徵询对象;除此之外,我们自己也会打听哪些人更适合去徵询,或是在徵询时请对方推荐其他人选。掌握几个原则:时间、位阶、关係越近,徵询结果越好、越真实。所以,现任主管比上一任主管好,主管比同仁好、同仁比厂商好。

 

此外,人资部并不是最好的徵询对象,人资部仅能就年资、单位、职称、薪资的部分进行确认,至于工作表现、人际关係的部分,人资部都无法回答,因此帮助不大;甚至某些公司的人资部会要求你先提供手中的资讯,同时只针对这部分回答,而且只回答是不是、对不对,如:到职日、职称等,其他的一律不谈(其实也无法谈)

 

4.徵询时该哪些问题

常问的问题:

?  和候选人的关係

?  合作(共事)期间

?  离职原因

?  与同仁之间的互动

?  工作中的优良事蹟

?  印象最深刻的事

?  有没有其他足以证明候选人能力的徵询对象

?  若有机会,是否愿意再成为同事

 

最后二个问题常有同事讨论,必要性在哪里?首先,候选人所推荐的徵询对象,不一定是最适合的人(如第3点所说),或是谈话中多有保留,因此可以直接请他推荐其他人选,或是自己再去搜寻其他适当的人选,多方蒐集资讯。

 

第二个问题是,倘若这位员工真如他们口中所说的这么优秀,若有机会理当会再争取成为同事。因此,当这个问题问出来的时候,对方的反应是立即且正面的,通常都是真的,应该不会有太大问题。也曾经遇过有人当场说不会,但是对方清楚的表明他的理由;一则是工作领域已经转变,二则已转往国外发展,除非我们的候选人也作同样的转换,否则难有机会再配合。至于是否接受这种说法,每个人判断不同,这边就不多说明。

 

5.注意事项

?  应该由面试官负责徵询,至少也要是在面试的现场中,他知道候选人在面谈中所说过的话、态度、表情、反应,不要丢给完全没谈过话的人。

?  一开始就应该向徵询对象说明来意,同时表示这个谈话是保密的。(若他自己愿意告诉候选人谈话内容,则与我们无关;常常有候选人跑来告诉我,徵询对象告诉他和我之间的对话)

?  介绍自己及公司,同时说明候选人应徵的职务及工作内容,一则让徵询对象知道候选人所要担任的工作,也可以让对方帮我们评估一下候选人的适任程度,但最后的决定权依然在我们的手中。过去曾经依据对方的建议调整了候选人的工作职掌,果真有很好的表现。

?  若要向现任主管和同事徵询时要注意,若没有得到候选人的同意,请不要鲁莽的就跑去徵询。因为候选人可能尚未提出辞呈,这样的徵询反而让他待不下去。

?  如同面谈时一样,徵询过程中请让对方多说,另针对想多了解或是不顺畅(不对劲)的地方再多问问。

?  谈话中对方有不经意的停顿、陷入长考或支吾的地方,要特别注意,一定要追问下去或是更深入的探究。

 

有人会担心,徵询对象都是候选人推荐的,他们一定会套招,只会说好话。事实上不用太担心,一方面是有些人自我感觉良好,殊不知其他人对他的评价不若自己的想像;其次,我们徵询的对象不会只有一个,而且不要相信只会说场面话的人,所以都还会再增加徵询对象。再者,对方也不会知道我们会问甚么问题,如何準备?还有,前面说过我们自己也可以去搜寻其他的徵询对象,例如网路的搜寻,往往会有令人意想不到的结果。

 

倘若所有的人都被他打点过了,也都猜中我们想问甚么问题,我只能说:我输了。但截至目前为止,我还没遇到过。

 

最后提醒各位,人才难寻,但千万不要随便看到一个就认定这个就是人选,或是太快就下决定,多方的评量、徵询是有价值的,而且好的人才是值得我们等待的,以上提供大家参考。

  • 全站分类:职场甘苦
  • 个人分类:心得分享
  • 此分类上一篇: 重看『阿波罗13』有感
  • 此分类下一篇: 离职面谈
  • 上一篇: 新闻---离职回锅
  • 下一篇: 离职面谈
▲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