位置 :  主页 > 新闻动态 >
咨询:4000-288-501

教养:课程?学习?评量全面翻新 国中教育怎么改?

51 --> 资料来源:未来Family-生活?教养?爱

北京拓展基地

小孩免费东山妈咪惊天30小时30甇瑞宝宝Q10

在所有的学习阶段中,国中教育长期受升学制度所箝制,僵化呆板,难以撼动。一般父母在还没听懂新课纲的教育理念及庞杂的设计前,直觉冒出来的问题是:「新课纲可以减少我孩子的学习压力吗?」

即将上路的新课纲,预料将可大幅鬆动僵固的国中教育。本期主题是新课纲系列报导的第三部曲,探讨在「最难改变」的国中阶段,新课纲有哪三大变革,以及设计了哪些关键的新机制来导引改变?从103年推动12年国教后,升学的多重面向如何逐渐位移?编辑部并专访国教署长邱乾国、新北市教育局长林奕华及多位县市教育局长,请他们为急切的父母说明新课纲的最新準备进程。

12年国教课程纲要(简称新课纲)即将于108学年度实施,这个政策将影响未来10年台湾教育的走向发展,至为重要。所有教育政策的最终目的是改善教育品质;从103年实施12年国教、同年底发布12年国教课程纲要,再到108年实施新课纲,都是为了让教育跳脱旧思惟限制。

12年国教于4年前上路,因为缺乏12年一贯的课纲,因此现行12年国教可说是「只做半套」,新课纲实施,将解决国中、小9 年一贯与高中课纲未衔接的情况。也就是说,新课纲将是台湾首次全面实施课程变革,108年起将分阶段:高一、国一、小一生,循序渐进实施新课纲。

多位第一线教育人员指出,在所有的学习阶段中,国中教育最为僵化呆板,长期受升学制度所箝制,几乎犹如铁板一块,难以撼动。从学生、老师到家长,大多以升学为目标,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来反覆背诵和练习,最终限制了孩子的潜力及可能性。

「成就每一个孩子,适性扬才」是12年国教的愿景,新课纲透过调整课程的架构、实施「素养导向」课程,摆脱原来以课本知识为中心的学习,延伸到能力、态度以及生活的实践,让饱受填鸭式教育所苦的国中孩子愿意学习,提升学习的动机,有更多的空间探索自己的性向和天赋。

在基本学力和快乐学习之间取得平衡

对家长来说,可以如何想像未来的国中教育?事实上并不难,因为新课纲的愿景蓝图已在一些国中校园具体实践。国教院自103年起与全台14所国中合作「12年国教课程转化探究计画」,试行新课纲、研发弹性学习课程与素养导向教养的做法。

国教院课程及教学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郑章华指出,国中教育已开始变得不一样,有些学校甚至令人惊豔,所开出的跨领域、探究式「弹性学习课程」,成功点燃孩子的学习热情,不像过去9年一贯时代,大多把弹性学习节数拿来当主科的考试时间。

例如:花莲富北国中的弹性学习课程有:族群文化、STEAM(水陆两用车设计製造)、全球竞合力;桃子脚国中小的校本特色课程有:国文领域的专题研究课、英文的一班一国、自然的校园游览、数学桌游、社会的洞察柑园等,课程多元;敦化国中的校本课程分为三大主题,分别为「品我才:适性发展」、「品地性:环境感知」、「品德性:社会探究」,其中「品我才」有一门课为「幻象:未来的我-自我形象创作」,让学生用摄影、媒材、文字等表达自己与梦想职业的想像,有学生用试管、晶片介绍自己想像的未来。

在研究合作的学校当中,有全校只有100人的偏乡小校,也有多达1、2千人的都会型学校。郑章华形容:「弹性活力和基本学力,是天秤的两端,」新课纲的实施,希望可以做到两边平衡、相辅相成,「不能说为了发展弹性学习课程、做得很快乐,结果学生没学到东西,或是太强调基本学力,只剩国、英、数、社、自,这两边必须平衡。」

从学「能力」到学「素养」

9年一贯课纲的课程理念为「能力导向」,12年新课纲的理念为「素养导向」。什么是素养?根据国教院的定义,素养为「一个人为适应现在生活及未来挑战,所应具备的知识、能力与态度」。简单来说,就是能够把所学活用出来、在生活中实践。

「素养导向」是这一波教育改革的最核心概念,也是连贯各领域(科目)发展的主轴,从课程、教学到评量皆以素养为导向。

郑章华举例,新课纲国中7年级教算术平均数、中位数、众数时,可以融入性别平等议题,例如服务业的从业人员数量女生高于男生、男生薪资却高于女生,让学生去思考同工不同酬的问题。「学数学,不是只为了考试而已,有些议题可以用数字去解读、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,有助于判断、理性思辨。」

新课纲将为国中教育带来的3大变革

即将上路的新课纲,预料将可大幅鬆动僵固的国中教育。究竟新课纲将为国中教育带来哪些变革呢?

1. 课程结构改变

新课纲将课程分为两种:(教育)部定课程、(学)校订课程。「部定课程」重视不同学习阶段的连贯、不同领域间的统整,而「校订课程」、也就是弹性学习课程则鬆绑课程的结构,让课程变得多元(见29页,表1);从9年一贯的「弹性学习节数」改为「弹性学习课程」。从节数到课程,看似只是改了2个字,但「课程」意谓着要有所规划,依学校愿景、学生图像、学习地图等,规划出课程。

2. 学习方式改变

「过去的学习是套装知识,全部帮你安排好,这样的方式会逐渐解构,知识不是一套套设定好灌输给你,而是要依学习者需求而有不同组合,」前国教院研究教师、敦化国中辅导组长林佳慧指出,上一代父母就是套装知识学习者,每个人明明都不一样,你有艺术天分、我的科学探究很强,却学一模一样的套装知识。

素养导向教学的原则包括:1.整合知识、技能、态度,不只偏重知识,学习是完整的;2.结合情境、案例、现象的学习,朝向理解的学习;3.注重学习历程、策略及方法,将学习内容与探究历程加以结合;4.强调实践力行的表现,做中学、学中做。师大教育系教授王丽云指出:「素养导向教学可以引发学生对学习的意义感,加深对学习内容的了解、提升学习动机,当学生是为知而知时,分数的框限就有限。」

师大副校长宋曜廷认为,素养教学一方面让学生的学习更深入,实作、探究等能力也会被更强调,一方面也能够培养出自律自主的学习者(Self-regulated),态度和行为会被更加强。

在新课纲中,「自主学习」总共出现15次,足见其重要性。在国中阶段,弹性学习课程可以安排自主学习。郑章华指出,除了弹性学习课程之外,更重要的是其他29节的国英数社自领域的学习,希望让学生学会「学习」这件事,包括学习动机、学习策略的运用。

林佳慧认为,自主学习概念应该随着导学、共学和自学等不同学习阶段,老师和父母将学习责任逐步交给孩子,让孩子的学习责任渐渐提高(见图1),若师长将孩子的学习成败揽在身上,反而会让孩子错失很多发展的可能性。

3. 评量方式改变

教、学、评三者环环相扣。新课纲将「学习重点」分成「学习内容」和「学习表现」两个层面。「学习内容」比较偏向学习素材、知识部分;「学习表现」比较偏向认知、行动能力、态度的展现。这对教学与评量带来重要的影响。

学习内容部分,校内的评量也将变得素养导向。像桃子脚国中小,以前考试是统一命题,如今将命题权下放给老师,老师可以选择自己命题或是参与年级统一命题考试。「引导老师从重视评量的结果,转变为重视评量历程的价值改变,改变课堂教学,」郑章华说。

除了平常的课室评量,三年一次的会考也会加入素养题型。负责会考命题的台湾师範大学心测中心主任陈柏熹指出:「所谓的素养题就是,强调生活实践的应用题。」其实从基测到会考,一直都有这类型的考题,只是以前强调的是带着走的能力。

未来会考命题将更趋于生活化、情境化,强调知识的学习是有用的。陈柏熹指出,「理解为素养的基础层次,应用(推论、解决问题、分析)则是素养的高端层次,理解和应用题的比例将会增加。」

国中教育改变ing,和父母想的不一样

12年国教上路,已为国中教育现场带来一些明显变化,包括:考试和升学制度、选学校的标準,都和父母过去求学考试的经验大不相同。

1. 升学方式改变

教育部国教署署长邱乾国指出,过去一直谈国中教学正常化是不够的,要让孩子适性发展,还必须从考试和升学制度着手,降低孩子的升学压力。从基测改为会考,目的是希望掌握学生的学力程度,订出标準参照,达到什么样的能力叫做精熟(A)、基础(B)和待加强(C),希望让孩子不再分分计较。

国中升高中、职的管道多元,以「免试入学」为主:免入学测验,也不採计国中在校评量成绩(健体、艺文、综合三领域除外),让学生依性向、志愿等选择就读学校。不可讳言,想考明星高中的学生仍感觉压力沉重,但整体来说,免试入学的确带来减轻升学压力的效果。「整个入学制度的变革,希望能够导引国中端改变,」邱乾国说。

2. 选学校的标準改变

过去基测按照当年考生的成绩高低排序,学生选填志愿以PR值为主,比较像是被学校选择。会考模糊了成绩的概念,只分为ABC三等级,因此学生选校的主动性大为提高。一位高中校长说:「以前各高中只有升学率有差别,现在学校各自有亮点及特色课程,学生选择学校的标準改变。」

其中的重要关键是高中优质化计画。教育部投入大量经费帮助各校发展特色、提升课程与教学品质,让学校办学趋于均质、「校校有特色」。如此一来,家长和学生的选择权变多,也能吸引孩子就近入学。

《未来Family 2018 9月号》

搜更多「 课程、学习、评量、国中教育」相关经验新知。

搜寻,就从BabyHome开始。



分享 列印 收藏
家长费尽心机都在开学后!写联络簿还是当面讲,亲师沟通如何因时制宜? 对孩子吼叫的结果等同于体罚!试试「ABCs法则」

延伸阅读


  • 其实不是乳头混淆,是长牙跟厌奶期来了!
  • 孩子打针为什么爸妈也跟着哭?医师自白:当上爸妈后才能体会
  • 孩子常一遇到困难就习惯转头找帮手?透过小游戏培养勇敢与自信
  • 陪做功课一个小孩打倒两个大人!5步骤慢慢走入他的心
  • 亲子食育课,玩出生活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