位置 :  主页 > 新闻动态 >
咨询:4000-288-501

没有同类的《刺客聂隐娘》――懂与不懂的距离

 
 
影《刺客聂隐娘》自从入围坎城影展多项大奖,国外媒体好评不断,台湾也终于在最近上映了,而我也打铁趁热地在第一天上映时买票进场,但对于《刺客聂隐娘》能否在台湾延续坎城风潮,我是抱持著疑问的。
《刺客聂隐娘》改编自唐代传奇《聂隐娘》,内容主要讲述的是关于一位名为聂隐娘的刺客为了国家大义,奉师命行刺当时跋扈的藩镇节度使田季安,同时亦是其幼年旧识的故事。而导演侯孝贤所要著墨的,就是隐娘在既有的人伦关系中如何去面对杀与不杀的複杂问题。
由于先前颇为期待,但看完之后,我想很多人都会和我一样,虽有朦胧莫名的感受,但心中还是不由自主地冒出了「看不懂」三个字。所以走出电影院后,回到家立马上网搜寻各种影评及心得,发现网友评价果然呈现两极的状态。但我想,除了鄙视看不懂的人说不懂侯氏风格,自己回去再练练,或是嘲讽这是文青专属的影片,以让人看不懂为傲,应该还有其它的讨论空间。
藉由《刺客聂隐娘》,我比较关心的是,懂与不懂的差距究竟是什么?是因为我们不了解唐代的历史背景吗?北京拓展训练还是我们侯孝贤的电影看得不够多?又或是我们对电影作为「艺术」的发展历程所知甚少?而如果我们必须拥有庞大的先备知识才能看得懂电影,那么看电影不就变成一种有点累的功课吗?去电影院不就是要放鬆的吗,不然要干嘛?
 
但我不得不承认《刺客聂隐娘》确实是一向不愿取悦观众的侯导,《刺客聂隐娘》之所以会在叙事上少掉很多的细节,其实是侯导向观众所发出的挑战书。而碎片化情节安排与不足的设定介绍,看似使得叙事不太连贯,但其实是如山水画中的空白一样具有意义,也就是电影中没说出的那部份,必须有待观众自行填补,那就像是刺客出手的瞬间、文言文简省掉的词语或是没有透漏的内心情绪。也正如长镜头的拍摄手法是试图将我们带往共在的时空,而不只是意图使我们睡著而已。只是关于电影该简省多少的尺度拿捏,每个人心中的那把尺确实有所不同。
简单来说,《刺客聂隐娘》与侯孝贤导演的所有电影相同,是一个极为重视「氛围」的电影。透过古代器物的考据、古代乐舞的重演、唯美的画面的营造,试图让观众回到唐代的生活场景,去共感隐娘所处的当下时空。然而侯导的关怀始终是跨越时空、本质性的,也就是对于「杀与不杀」的抉择过程,我们应该如何看待、如何理解。相较于过往的武侠片,侯孝贤除了在美学设计上更显突破之外,其刻意不运用特效以求真实呈现的动作场面,确实让人耳目一新。而我们或许也可以去思考侯孝贤为什么要拍出这样一个「没有同类」的武侠片,而与其它的武侠片对照,这样一部非典型的武侠电影,是否创造出了什么新的可能?至于看不看得懂虽然是重要的问题,不过看的当下不懂,不代表之后不会懂,而在某种意义上,不懂也不会怎样,毕竟当开始感受电影中的种种安排,开始站在不同人物的角度去设想时,懂与不懂似乎也不再是太大的问题了,而《刺客聂隐娘》的趣味或许也就在此。